国家发改委前不久颁布《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》,提出到2010年和2020年,力争使我国可再生能源分别达到能源总消费的10%和15%。这一目标能否实现?如何实现?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参事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会长石定寰。
可再生能源不是装点门面的“花瓶”,而是我国应对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
记者:近年来党中央、国务院对发展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视,对此有些人不太理解:可再生能源真的有这么重要吗?
石定寰:的确,对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,国人远未达成共识。但是,我在这里必须说明:可再生能源决不是可有可无、装点门面的“花瓶”,而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必然选择,对于我国尤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
从人均占有量来看,我国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0%、10%和5%。按照“十一五”的能源经济发展水平,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保证GDP翻两番的既定战略,即使是在充分考虑技术进步、经济结构调整、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实现有效节能的前提下,到2020年能源需求量也将达到28亿至30亿吨标准煤。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不仅总量上面临更大压力,而且除煤炭以外的矿物能源的进口依存度也将普遍超过50%,能源安全将面临极大挑战。
同时,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温室气体排放国,据国际能源署预测,到201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。如果不前瞻性地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,国际环境问题将直接成为我国政治、经济、外交的重大不利因素,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。
我国确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不是“水中月”,经过切实努力是可以实现的
记者:对于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目标,国际社会在刮目相看的同时,也心存疑虑:这样的目标能实现吗?
石定寰:只要利记·sbobet官网采取切实的行动,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,所确定的目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“水中月、镜中花”,而是完全可以实现的。
我这样说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DD
一是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:在水能方面,资源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,年发电量1.75万亿千瓦时;在生物质能方面,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准煤; 在风能方面,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,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,共计约10亿千瓦;在太阳能方面, 全国2/3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间在2200小时以上,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。
二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取得长足进展,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。不完全统计显示,到2006年底,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(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),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%,比2005年上升了0.5个百分点。而且,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规模化应用,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将大幅下降。
发展可再生能源不能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,需要政府、企业、科研院所联起手来,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
记者:尽管如此,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并非一路畅通。您认为当务之急是什么?
石定寰: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道路上的确存在许多障碍,我个人认为,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各级政府都要扎实贯彻《可再生能源法》,切实加大引导、扶持力度,不能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。
当前最紧要的工作,是要抓紧制定《可再生能源法》的实施细则,像抓节能减排那样,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,并分解到各个省(市、自治区)和相关电力、能源企业,狠抓落实。
我特别想强调的是,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可再生资源分布情况差异很大,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不能“一刀切”、“齐步走”,要根据各自情况,分区实施。
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要先走一步,不能坐等国家的“红头文件”。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好、能源需求量大、科研技术密集,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强,对改善环境的愿望也格外迫切。因此,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需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,在能源规划和经济建设中优先考虑发展可再生能源,大力发展相关技术和设备制造,探索推广模式、积累经验,做可再生能源事业的排头兵。
当然,对于西藏、青海、新疆、甘肃、内蒙古及东三省等太阳能、风能、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富集的地区,国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在西部大开发和东三省老工业基地改造中格外关注可再生能源开发,力争把上述地区早日建成全国的可再生能源基地。
●链接
2020年可再生能源利用近4亿千瓦: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水电3亿千瓦、风电3000万千瓦、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、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,建成太阳能热水器面积3亿平方米。继续推广户用沼气和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,加快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推广应用,到2020年,实现沼气年利用440亿立方米、生物质成型燃料5000万吨。积极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,到2020年形成年替代1000万吨石油的能力。
政策引导多方投资保障目标实现:要达到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目标,我国在2020年前可能需要投资总计人民币两万亿元。中央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会超过10%,企业投资约占80%,余下部分由各地方政府负责筹集。政府鼓励使用风能和太阳能,把这部分更高的费用摊到电价上,同时也将采取财政和税收的优惠政策。
来源:能源世界-中国建筑节能网